記者 徐中元
近日,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,2021年,我市通過農業新科技應用、農作物新品種示范和農技人才下鄉服務等方式,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,全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深入實施科技共建項目。依托省農科院的人才資源優勢,針對優質米、食用菌、中藥材、山野菜等特色產業發展中“卡脖子”問題,結合產業布局、農民意愿、市場需求,開展新品種、新技術引進推廣工作。去年,引進倒入優質品種103個,推廣應用先進技術61項,遴選示范戶396戶重點扶持經營主體56家,示范推廣面積21.25萬畝,輻射面積25.11萬畝。開展業務培訓31次,現場指導199次,培訓人數1610人。
著力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。突出抓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,完善體制機制,強化隊伍建設,主推技術推廣,提升服務效能。市農業農村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《2021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》,指導縣區明確主導產業和主推技術,遴選農技人員和示范主體,編寫項目實施方案,完成本轄區主推技術、示范基地、示范主體、工作動態等情況的網上填報。去年,共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6個,遴選農業科技示范主體806個,遴選農技人員316人,推廣應用43項主推技術。
切實辦好農民滿意的教育培訓。我市緊扣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,實施人才振興戰略,瞄準經營管理型、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三大類型,不斷優化高素質農民隊伍結構。堅持“課堂教學、實習實訓、考察交流、線上學習”分段式培育模式,針對農民需求拓展更新培訓內容,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培訓平臺,開展線上學習、考核、評分等工作。去年,培訓高素質農民635人。同時,積極開展優秀教師、考察基地、實訓基地、培訓基地申報工作,建設一批培訓基地、實訓基地、田間學校,打造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陣地。